陳燕萍:愛調(diào)解少判決的基層法官 以“德”服人

發(fā)布日期:2010/1/18 來源:《新京報》

  ■ 人物簡歷

 

  陳燕萍

 

  江蘇鹽城人,1964年出生,1988年進入法院,現(xiàn)任江蘇靖江市人民法院園區(qū)法庭副庭長。2009年度法治人物、全國人民法庭優(yōu)秀法官、十佳法官、全國優(yōu)秀女法官。

 

  她在基層法庭工作14年,處理2600多個案件,沒有一例錯案,其中調(diào)解率高達64%,而其中婚姻家庭類案件調(diào)解率高達90%。陳燕萍的辦案方式被稱做“陳式調(diào)解”。

 

  這是2009年12月25日的下午。

 

  法庭里的陳燕萍在進行一場民事調(diào)解。她的調(diào)解要求讓人一時難以理解。

 

  案件的原告是名學徒工,因工傷要求老板給付醫(yī)療費12000元。調(diào)解中,被告愿意全額承擔費用后,陳燕萍則還要求他多承擔125元訴訟費。

 

  而按規(guī)定,250元的訴訟費,雙方應各出一半。

 

  “因為原告屬弱勢群體。”陳燕萍的調(diào)解邏輯中帶有“劫”富濟貧的意味。一番爭執(zhí)后,在道德和社會和諧的名義下,被告接受這一要求。

 

  陳燕萍,江蘇泰州市靖江法院園區(qū)法庭的法官。

 

  在當?shù)?,她保持著一個紀錄,基層法庭工作14年中,處理2600多個案件,沒有一例錯案,其中調(diào)解率高達64%,而其中婚姻家庭類案件調(diào)解率高達90%。她成為2009年全國人民法庭優(yōu)秀法官。

 

  陳燕萍的辦案方式被稱做“陳式調(diào)解”,她的調(diào)解之所以屢獲成功,陳燕萍借助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與“人情”。

 

  調(diào)解功力

  以“德”服人

  劉漢龍敬服于陳燕萍的“德”,為此他多付了9000元。

 

  他是當?shù)馗簧?,和黃連中為友,2006年將一碾米機賣給黃連中。黃連中誤以為停放碾米機的廠房也供他使用,便不肯將機器搬走。兩人遂起爭執(zhí),鬧上法庭。

 

  “這本是個簡單的案子,合同存在重大誤解,依法撤銷合同,劉漢龍退還錢款就行了。”園區(qū)法庭庭長王新妹說。

 

  但黃連中認為,即便在這幾個月之后如數(shù)拿回錢款,他也受損,因為若將這筆錢投于別處早已獲利。

 

  調(diào)解時,陳燕萍以三點理由讓富商劉漢龍支付了法律之外的補償。

 

  其一,黃連中是個老人,經(jīng)濟條件差,碾米機是他主要經(jīng)濟來源;其二,劉漢龍很富有,一些數(shù)額不大的補償完全能承受;第三,擁有財富了就更應多照顧窮人做善事,用農(nóng)村的話來說就是“積德”。

 

  劉漢龍說,因為調(diào)解人是陳燕萍,他才接受這樣的補償要求。

 

  在靖江法院,王新妹和陳燕萍是公認的業(yè)務能手,但兩人的風格卻截然不同。

 

  擁有蘇州大學法學碩士學歷的王新妹,信奉蘇軾的話:“德與法相濟,威與信并行。”她更傾向于法律應是威嚴的;而陳燕萍則希望“讓民眾感受法律的溫馨”。

 

  王新妹覺得法官應有副“鐵石心腸”,只尊崇法律和事實,不為情感所動,而陳燕萍則經(jīng)常流著淚傾聽當事人的訴說。

 

  “我們接手案件,首先要厘清法律關系、爭議焦點,然后考慮法律適用,以及如何裁決。但陳燕萍則是積極找當事人談話,了解雙方矛盾癥結,然后考慮如何化解雙方矛盾,追求的結果是徹底解決雙方糾紛。”王新妹說。

 

  所以,在開庭之外,陳燕萍從不閑著,她總是在和不同的當事人“聊天”。有時,等待她了解情況的當事人甚至在院子里排起了隊。

 

  調(diào)解秘訣

  “只要讓他們氣順”

  有個案子讓陳燕萍一直難以忘記。

 

  兩年前的某一天,她注意到一個男子蹲在法院外,默默抽煙,已一連好幾天他都這樣蹲著。陳燕萍后來得知,男子叫朱繼根,來法院起訴他的妻子和繼子朱華(化名)。

 

  朱華常和當?shù)匦』旎鞛橛?,繼父朱繼根訓斥了幾句,朱華便拿刀將他趕出家門。朱華得知繼父去法院起訴后,還寫了封“致法官書”,表示繼父若持法院判決再進門,他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

 

  朱繼根后來告訴陳燕萍,他來起訴更希望得到的是法院的調(diào)解。

 

  陳燕萍去找朱華,但被他言辭激烈地擋了回去。一周后,陳燕萍再去,聊了些家長里短的話。起身離開時,陳燕萍突然問朱華:“你愛你的母親嗎?如果愛她,就該讓她好好活著。”

 

  這句話讓朱華動了心。

 

  “我能明顯感受到這孩子很愛他母親,所以我就圍繞著他母親的幸福勸他。”陳燕萍說。

 

  陳燕萍先后到朱華家四次,還拉著朱華的女友一起勸他。朱華最終接受了繼父回家。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這些普通人是絕對不會來打官司的,而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一次官司。解決矛盾,遠比一個簡單的判決更能幫助他們,也更能讓他們感受法律的公正。”陳燕萍說。

 

  靖江園區(qū)法庭是個位于靖江市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派出法庭,相當于靖江法院的一個庭室,具有審判職能。

 

  拿法官們的話說,這里處理的大都是農(nóng)村的小案子,“家長里短,雞毛蒜皮。”

 

  “基層的案件都是這樣,事情小,矛盾卻特別激烈,很容易發(fā)展成為刑事案件。”與陳燕萍打了十幾年交道的律師馬俊明說。

 

  “人爭一口氣,很多案子都是爭這一口氣,沒有那么多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你讓他氣順了,案子也就結了。”陳燕萍說。

 

  陳燕萍經(jīng)常講一個段子,解釋自己的案件上訴率為何低。當事人對判決不服時往往氣憤地說,“要去泰州中院上訴”。一些法官就會說,“去泰州中院啊,出門左轉(zhuǎn)。”陳燕萍說她絕不會火上澆油,而會補充一句:“你對判決不滿意,要不我再來解釋一遍吧。”

 

  陳燕萍還常會對當事人說:“有話慢慢說,”“相信我,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情緒再激動的當事人聽到她微笑著說出這兩句話都會平靜許多。

 

  “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嘛。”陳燕萍說。

 

  這也是王新妹最佩服陳燕萍的一點,無論當事人說得多么沒道理,多么不相關,陳燕萍從沒表現(xiàn)過不耐煩。“有好幾次,我都忍不住想上前說,這些不是法院職權范圍所在,但陳燕萍仍微笑望著對方,我真是服了她。”

 

  為何愛調(diào)解

  “那樣不會判錯案”

  陳燕萍是在2006年從靖江市人民法院八圩法庭調(diào)至園區(qū)法庭。

 

  她不愿意拔高自己的辦案方式。她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多調(diào)解少判決,是因為調(diào)解比判決簡單一些,而且沒有對錯可言。

 

  “只要大家都接受調(diào)解,就不會出現(xiàn)再上訴或者判錯案子。”陳燕萍說。

 

  陳燕萍并非法學專業(yè)出身,她的法律知識和素養(yǎng)都是老法官一點一點帶出來的,后來學了一個函授法學本科。

 

  “而且當時執(zhí)行的是審判合一制度,調(diào)解之后執(zhí)行就不用擔心了。所以只要案子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調(diào)解,我都會盡力去做。”陳燕萍說。

 

  王新妹對陳燕萍的認識是,“她小時候家境良好,家教嚴格,是非常善良、單純的人。”

 

  王新妹認為,陳燕萍之所以在工作上付出這么多,全是因為做事認真的性格使然。

 

  “她感情豐富,有同情心。她從來都不是爭強好勝的女強人性格。”王新妹說。

 

  “其實我年少時,性情屬于剛烈的。”陳燕萍笑著說。

 

  16歲時,陳燕萍進戲校學的是刀馬旦,每天練得身上一塊青一塊紫。她從不叫苦,頗有刀馬旦的英氣和倔強。

 

  她師傅希望她能“冷下來”,為此專門讓她練習繪畫和書法。陳燕萍說,“練了繪畫和書法后,我接花槍不再著急,會先判斷好方向。”

 

  至今,陳燕萍仍保持著煩躁時練一會書法的習慣,她就在這一熱一冷間調(diào)解自己的心性。

 

  陳燕萍說,“現(xiàn)在,當事人再鬧,我都能冷靜觀察,而不是一味讓法警維持秩序或者敲法槌,我知道該在什么時候,說什么話,做什么舉動震住對方。”

 

  有時候,陳燕萍還會這樣表示出她的倔強。

 

  在宣傳她的過程中,陳燕萍一直拒絕被按照“標準”塑造,領導讓她剪掉齊腰長發(fā),以更加符合女法官的形象,她反問“哪條法律規(guī)定女法官不能留長發(fā)?”她的姐妹都是長發(fā)飄飄,“我認為這樣很美!”

 

  調(diào)解局限

  家務事好解,債務案難調(diào)

 

  目前,在園區(qū)法庭,陳燕萍的調(diào)解率是最高的。

 

  “鄰里、家庭糾紛調(diào)解成功率高,而標的比較大的債務糾紛,有時候不太好調(diào),而且當事人不愿意久拖。”陳燕萍說。

 

  陳燕萍也會遇到調(diào)解不下來的案子,她曾經(jīng)調(diào)過一場債務糾紛,法律關系明確,雙方都非惡意,但就是還款日期談不妥,最終還是判決了。

 

  “調(diào)解率并非我們衡量法官業(yè)務能力的唯一標準。”王新妹說。

 

  目前,園區(qū)法庭有4位法官,兩個審判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擅長的案件,處理債務糾紛和房產(chǎn)糾紛的法官,調(diào)解率會低一些。

 

  陳燕萍的經(jīng)歷是基層眾多法官的經(jīng)歷縮影:進入法院時并非法律專業(yè),由老法官一步步帶起來,通過自學彌補專業(yè)不足。

 

  但這一有中國特色的法官培養(yǎng)機制卻令王新妹備感頭疼:由于編制問題,靖江法院2009年之前已經(jīng)十年沒有進一位法學科班畢業(yè)生了,每年只有一兩位轉(zhuǎn)業(yè)軍人填補進來,而這些人需要長時間培養(yǎng)才能獨立辦案。

 

  最令王新妹頭疼的是人手缺乏,近年來,基層法庭的案件數(shù)量不斷增長,而園區(qū)法庭加上書記員、審判員只有9個人。每位法官每年都要辦上200個以上的案件。

 

  基層環(huán)境的艱苦也令許多法官耐不得寂寞,被樹為典型后,法院領導曾給陳燕萍定下宣傳基調(diào):“一直扎根基層的女法官”。陳燕萍立刻抗議道:“這要求也太苛刻了。”

 

  陳燕萍坦言自己對多年的基層工作也曾產(chǎn)生過厭煩,“我又不是圣人。”

 

  王新妹說:“我們需要培養(yǎng)這樣一批年輕人:他們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法學教育,擁有陳燕萍這樣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為維護社會正義而甘于奉獻的精神。他們將是基層法院保持活力的新鮮血液。”(孔璞)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