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干部黨性教育科學化?

發(fā)布日期:2011/2/15 來源:求是理論網-《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姚  桓  

      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長期鍛煉形成的堅強的黨性。由于黨員干部擔負重要職責,對干部的黨性教育歷來是各級黨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探尋干部黨性教育的規(guī)律,進一步實現黨性教育的科學化,是新時期“黨校教育學”的重要內容。   

      一、新形勢下干部黨性教育的特點   

      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在對各種思潮和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深入思考、克服消極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正確認識。開放社會的各種思潮和信息,轉型期生活里的大量消極現象都會影響人們的思想。眼下的社會,主旋律與多樣化并存,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同在,社會思潮復雜多樣;價值取向多樣化,這已經成為思想領域的常態(tài)。對同樣的事件,對同一個事物,人們從各種角度說三道四,很多事情是不能輕易“定于一尊”的。信息社會的大量繁雜信息以迅捷的、不可阻抗的形式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引發(fā)思考和疑慮。特別要重視的是,轉型期生活里的大量消極現象,造成人們的消極感受,這對人們思想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對比二者,負面信息的影響是“流”,生活中消極現象的影響才是“源”;這樣認識問題是符合唯物論的反映論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只能在對各種思潮進行對比,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克服消極感受,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黨性教育必須適應這樣的社會現實,增強黨員干部思考、選擇的能力,不能禁止黨員干部接觸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更不能回到信息單一、只有一種聲音的封閉狀態(tài)。   

      第二,干部接受黨性教育,是解放思想和統(tǒng)一思想相互統(tǒng)一、相互促進的過程,或者說,是在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中統(tǒng)一思想。思想解放是永無止境的,新階段的改革,呼喚著新的思想解放。這樣的思想解放不僅是改革的助推器,也是干部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前提?,F在的思想解放,既要進一步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也要在此基礎上深入認識需要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實現科學發(fā)展;既要破除舊體制造成的舊觀念和僵化思想,增強改革的決心和勇氣,也要克服對改革的簡單化認識和改革特定階段形成的思維模式;既要克服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也要掃除對西方思想、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面對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和矛盾,人們思想呈現既活躍又混亂的特征。從根本上說,還是道路的選擇:既不能走舊體制的老路,也不能走照搬西方模式的邪路,唯一的出路是走新路,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通過不斷的解放思想,破除各種錯誤和模糊認識,   

      顯然,現在的思想解放,比改革初期面對的問題多,在解放思想中統(tǒng)一思想的任務也更艱巨。   

      第三,干部掌握先進理論、樹立正確思想的關鍵,是達到“知”(知識)“信”(信念)“行”(行動)相統(tǒng)一。這個問題歷來都存在,而今天更為突出。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干部懂得馬克思主義的一般道理并不困難。懂得了不意味著相信。加上現代社會人們的心里結構更趨復雜,一些人心里的內隱層與表象層分裂,造成知與信不統(tǒng)一、言與行相脫節(jié)的問題十分嚴重,個別人甚至形成“兩重人格”。黨性教育要使干部完成把知識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動的艱巨過程,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學,是學習不是為裝潢門面,而是為了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由于理論思維本質上屬于抽象思維,是人類高級的精神活動,所以理論思維是艱苦的精神勞動,真學要下苦功夫。真懂,是從價值取向和精神實質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真信,要求理論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驗證,真正相信,并升華為信念。毫無疑問,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證實了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真理性。防礙人們相信理論的,是理論與現實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消極體驗。于是有人認為學理論不管用、不解渴。應該懂得,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的思想意識和利益驅動影響了理論原則的貫徹;或理論轉化為現實的“中介”(政策、制度、法規(guī)等)不完備。理論轉化為現實需要四步:把高度抽象的原理變?yōu)楸容^具體的理論原則;理論原則再具體化為政策、制度、法規(guī);再具體化為方案、辦法、措施;落實方案辦法措施,產生成果。其中任何一步出現問題,理論指導實際都遇到障礙。理論與現實的差距恰恰證明在理論指導下改造現實的必要性?,F實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一定是永存的。有了這個認識,就可以把消極體驗變?yōu)楦脑飕F實的積極態(tài)度。真信與真用相互聯(lián)系和促進,一方面,把真誠相信的理論付諸實踐,另一方面,又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的正確,進一步堅定信念。信念是知識與感情熔鑄的“合金”。在實踐中產生培養(yǎng)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感情,產生把理論付諸實踐的意志力量,才能堅定信念,產生更加自覺的行動。實現“知”、“信”、“行”三者的統(tǒng)一,是黨性教育的攻堅戰(zhàn)。   

      第四,與戰(zhàn)爭年代和計劃體制下相比,現階段對干部的黨性教育更具艱巨性、長期性、反復性的特點。在真正年代入黨的人,大都有堅定的革命理想,懷著犧牲個人、改造社會的強烈動機,盡管對于革命的認識是朦朧的,也會攙雜各種不正確思想,但是從基本價值取向看,容易接受黨的教育,其樸素的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愿望,是革命理論生根發(fā)芽的土壤。一旦接受革命理論,比較快地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升華。在計劃體制下,個人的一切由組織安排,加上教育,容易形成“我把一切獻給黨、黨把我的一切包下來”的思維定向。在執(zhí)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許多人包括一些干部的入黨動機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有的僅僅把入黨當干部作為謀生手段,作為一項職業(yè)而不是事業(yè)。顯然,以這樣的思想基礎接受黨性教育,是要經過艱苦的改造和提升過程的。市場經濟造成個人利益問題非常突出,干部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許多個人生活問題都不能由組織包下來,需要通過個人努力去解決,難免干部的個人考慮比較多,很多人還感受到競爭的壓力。所以,干部黨性教育呈現艱巨、長期、反復的特點。過去“一本書影響人的一生”的現象很難再現。在理想、宗旨、紀律等黨性原則問題上,模糊的不正確的思想往往重復出現。現在,教育不是萬能的,卻是不可缺少的,黨內存在的許多問題,不是單純靠教育就能夠解決,但是黨性教育卻是解決問題、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對黨性教育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對其作用要有充分、恰當的估計。艱巨性、長期性,要求教育做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反復性,不意味著教育沒有效果,而是要使黨性教育貫穿干部的一生。   

      二、黨性教育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完善和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式   

      目前的黨性教育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和干部思想的特點,表現為內容缺少針對性,沒有分析的簡單化結論;方式上局限于單一的、生硬的灌輸、缺少交流互動、不善于解決個性化問題等等。這就影響了教育效果,有個別干部產生接受疲勞和膩煩心理。   

      時代的需要孕育著可能,問題本身包含著解決問題的答案。黨性教育作為毛澤東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和培育黨員干部的基本方法,在今天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問題是,新形勢下的黨性教育不僅要重視,尤其需要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黨性教育這一傳統(tǒng)方式在新時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再現新的輝煌。   

      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核心是激發(fā)干部進行黨性鍛煉的自覺性、主動性,并采取多種方法實現這一點。   

      第一,真正把干部作為學習、思考、實踐的主體而不是單純接受灌輸的對象。黨性教育是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教育,也是黨員干部在組織引導下的自我教育。灌輸原則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理論依據是正確的,今天也必須堅持。灌輸不等于被動地接受地機械地接受教育,先進理論在人們頭腦中生根,要和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發(fā)生碰撞,通過積極思考,比較分析,消化吸收。這個過程決不像計算機錄入那么簡單。現在人們思想活躍、主體意識強烈,更需要黨員干部發(fā)揮思維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還要投身實踐,產生把理論付諸實踐的決心和意志。使干部成為學習、思考、實踐的主體,需要不斷提升學習的動機。一般說,學習黨性知識的動機有三個層次,一是被動地執(zhí)行組織要求,消極應付式地學習;隨著認識到黨性鍛煉的必要性,開始把黨性學習與作好工作、克服“本領恐慌”、拒腐防變相聯(lián)系,進到第二個層次,這是很大的進展,可是還不夠。還要進一步認識到認識黨性鍛煉也是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全面發(fā)展自我、提升綜合素質的需要。到達第三個層次,干部才能切實認識到,黨性不是緊箍咒,而是加油劑;黨性學習不是束縛,而是解放和激勵;黨性鍛煉不僅是在改革年代成就輝煌事業(yè)、經受嚴峻考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發(fā)展自我、實現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功課,從而產生學習、思考、實踐的自覺性、主動性。   

      第二,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堅持干部主體作用與黨組織主導作用的統(tǒng)一。   

      黨性教育既是黨員干部學習、思考、實踐的過程,也是黨組織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教育、引導、督促的過程;干部的主體作用與黨組織的主導作用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促進的。發(fā)揮黨組織在黨性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要防止兩種偏向。一種是簡單化、行政化,僅僅依靠組織手段布置學習任務,提出形式主義的要求,對一些模糊認識生硬地、粗暴地批評。這是違背人們掌握真理規(guī)律的。黨性教育解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問題,人的精神活動是極為復雜的。毛澤東說過,凡屬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討論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黨內。另一種是片面強調、單純依賴干部的自覺性而放棄黨組織的責任,這同樣是錯誤的。離開組織的主導作用,會產生自發(fā)性,黨性鍛煉不可能持久堅持下去,甚至會出現偏差。把主體作用和主導作用統(tǒng)一起來,關鍵是發(fā)揚黨內民主。民主是激發(fā)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酵母,也是黨性教育的催化劑。 黨內民主愈充分,黨員干部學習、思考、實踐的積極性愈高漲。發(fā)揚民主,要在黨組織內營造一個良好的民主氛圍,讓黨員干部在寬松環(huán)境中學習思考,發(fā)表意見,講真話、講心里話。要提倡這樣的理念:黨內允許講錯話,不允許講假話。為什么允許講錯話?人們認識和接受真理是一個過程,很可能出現偏差和錯誤,不正確的思想認識不表達出來,不等于不存在,更不會自然消失。何況發(fā)表的意見是對還是錯,有時當時難以判斷,要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要求講話百分之百的正確,不僅堵塞了言路,也不利于干部思想認識的提高。允許講錯話,不是鼓勵講錯話;要求講真話,不是主張情緒化,而是提倡理性化,干部應該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在黨內有根據地負責地發(fā)意見;對外公開發(fā)意見,則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發(fā)揚黨內民主,不意味著對各種言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對明顯錯誤的東西,要根據黨章和黨的基本理論的精神,采取恰當方式,進行批評、教育和幫助,這是對干部負責,也是黨性教育的題中之意。發(fā)揚黨內民主,要堅持在黨章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面前人人平等,黨內任何成員都有權利發(fā)意見提出建議,也都有義務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幫助。決不能把黨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人是教育對象,只是接受教育,另一部分人居高臨下,掌握真理,總為人師。越是領導干部,越是要在黨性學習中,主動敞開思想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與同志們交流,聽取黨員和普通干部的意見。這本身也會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   

      第三,加強針對性,結合干部履行職責的需要特點進行黨性教育,常講常新。   

      理想、宗旨、紀律教育是黨性教育的基本內容,無論何時都是如此,問題在于,理想、宗旨、紀律教育的具體內容要體現時代特征,有針對性,克服內容空洞抽象、大而化之的毛病。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與干部處于領導崗位、掌握權力的工作特點結合起來,引導和督促干部正確地履行職責。具體說要使干部作到: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職業(yè)理想作為人們從事本職業(yè)的愿望和對本職業(yè)的向往、追求,本身無高低貴賤之分,但確立職業(yè)理想的出發(fā)點有平凡和高尚之別。古往今來。先進人物總是把個人的職業(yè)理想與社會進步、大眾幸福相聯(lián)系。黨員干部更應該如此。我國現階段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執(zhí)政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領導干部工作就其性質說,與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關系,比任何職業(yè)都密切,這要求干部要把“職業(yè)”與“事業(yè)”統(tǒng)一起來,自覺地使職業(yè)理想服從、服務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黨的最高理想。恪守為人民服務的職業(yè)道德。從一定意義講,干部的職業(yè)道德就是權力道德,有個三方面的要求,即正確認識和解決權力的來源,堅持權力屬于人民,“權由民所賦”; 正確認識權力的性質,堅持權力是公共權力,不是個人的特權;正確認識行使權力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權由民所賦”決定了“權為民所用”。 確立合理的職業(yè)目標。職業(yè)目標是對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預期,首要內容是“做事”而非“做官”。“做事”的最低要求是履行崗位職責。除此之外,一切有利于人民、社會的工作,只要與工作崗位有一定關聯(lián),都是干部應當做的。有兩樣事情更值得關注:一是關系國家、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大事”,這樣的事情不一定列入職責考核范圍。“大績無形”,政績考核不是精密科學,總有難以量化和估量的東西。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急切、最盼望的“小事”,這樣的“小事”瑣碎繁雜,也無助于政績生輝,也要努力去做。干部的職業(yè)目標也包括職位晉升??释麜x升是正常心理。職位晉升意味著對工作業(yè)績的認可,也是更多地做事的條件。“有位”與“有為”相聯(lián)系,“有為”需要“有位”、“有位”可以更多地“有為”。問題在于,面對職務晉升,要能夠正確對待。一方面,要把“做事”放在第一位,防止只“做官”不“做事”,堅決杜絕“有位”而無為、亂為。另一方面,對職務晉升要服從組織的安排和人民群眾的選擇,既積極進取又從容達觀。“做官”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人”要知不足。進,勇挑重擔;退,樂于讓賢;長期處于同一職務,也保持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防止從“干”到“等”,進而“混”,最后“撈”。坦然面對職業(yè)競爭。干部要著眼于工作業(yè)績的優(yōu)異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既是為了干好工作,也是“打造核心競爭力”;要以平常心對待競爭結果;堅決反對不正當競爭。善于規(guī)避職業(yè)風險。干部的職業(yè)風險主要是政治風險。包括決策失誤和工作失誤,以及被權力和各種誘惑腐蝕。掌握著權力和稀缺資源的干部往往成為“公關”對象,一旦經不住腐蝕和誘惑,就會陷入貪污受賄腐敗的泥沼。對干部個人來講,規(guī)避職業(yè)風險最重要的是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一要堅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貫徹群眾路線,防止個人決定重大問題。二要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力戒貪欲。古人云:“貪如火,不遏則燎原;貪如水,不遏則滔天”;西方諺語講,上帝讓誰滅亡,先讓誰瘋狂。欲望之火是完全可以把一個人毀掉的。干部做官、做人、做事都要守住底線,時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三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抗得住各種誘惑,不交不良之友,不參加可能防礙執(zhí)行公務的社交活動。四要行動上堅持慎微、慎初、慎熟。強調風險意識決不是要干部逃避承擔責任。領導干部要勇于和善于負責,在工作中既敢于創(chuàng)造、開拓創(chuàng)新,又謹慎從事,盡最大努力避免失誤。一旦出現失誤,則要實事求是地承擔責任,使規(guī)避風險與敢于負責相統(tǒng)一。勇于承擔職業(yè)成本。干部在享受優(yōu)厚職業(yè)待遇的同時必然付出相應的職業(yè)成本,包括:干部履行職責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接受黨和國家對干部行為的更多的限制和更嚴格的要求;為接受監(jiān)督而對某些權利、權益(如個人隱私)作出讓度或放棄等。結合干部的職業(yè)特點,從黨性教育入手,使干部在上述六方面有新的認識和提升,黨性教育就有更多的針對性,也容易為廣大干部所接受。   

      第四,堅持教育目的的明確性與方式方法的多樣性?! ?  

      從黨性教育的新內容和黨員干部的接受特點看,教育方式方法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求從單方面灌輸轉變?yōu)殡p向交流互動;從主要是個體學習轉變?yōu)楣蚕硎綄W習;從主要依靠講課、自學轉變?yōu)榫C合運用讀書、授課、研討、辯論、體驗、情景模擬、主題辯論、知識競賽、網絡交流、手機黨課等方法。從授課來說,也要防止“滿堂灌”,強調交流互動,并采取案例教學等新的研究式教學方式。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都要精心設計,作好組織引導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育目的。  

(作者系北京黨建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