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路線圖研究

發(fā)布日期:2013/1/18 來源:求是理論網(wǎng)

徐景安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望過去成就巨大,視現(xiàn)在問題多多,看將來前途未卜。中國的命運從來沒像今天這樣為世人所矚目,對未來中國的走向更是眾說紛紜,但大都是表達愿望、闡述主張、描繪目標,缺乏改革路線的研究。這是改革與學術的重大區(qū)別。學術可以以偏好的某種觀點、主張、目標構筑一個體系,而改革則要從現(xiàn)實的此岸出發(fā)建造通向彼岸的一座橋梁。中國改革不僅需要目標定位,更需要工程設計;不僅需要決心魄力,更需要藝術方法。

  改革路線研究四原則

  研究改革路線,一是要確定方問與目標,往哪去?二是要制定步驟、方法,怎么去?改革是由社會領導集團主導、社會各種力量參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共同推動的結果。所以,需要綜合考慮領導的決策力、精英的認同度與民眾的利益點。

  一是最大共識原則。改革需要具有正義、神圣的旗幟,以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指導方向,同時又要具有不可辯駁性。如果改革提出的目標、口號,立馬引起紛爭,那就不可行。而這正是今天的中國爭議最大的問題。以西方民主社會為參照的自由主義,以中國傳統(tǒng)社會為參照的儒學文化,以斯大林模式為參照的社會主義,這三種主張水火不容。批自由主義是照搬西方,批儒學文化是封建愚昧,批社會主義是專制獨裁。執(zhí)政當局提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但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需要有明確的質的規(guī)定性,也應有可以度量的指標,否則對改革方向和路徑就失去了指導作用。目前,民間的改革主張,不為當局接受;當局提出的口號,又不為民眾所認同。為此,我們必須在當局與民眾之間以及各個派別之間找到公約數(shù),在最大程度上達成共識。

  二是有序可控原則。中國現(xiàn)實的問題很多,存在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道德、生態(tài)各個領域,互相關聯(lián),盤根錯節(jié)。究竟從何入手,解開一個個結,保證改革有序進行,這是需要花功夫研究的。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權力得不到約束,必須實民主化的政治改革,這在很大一部人群中達成了共識。但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究竟實行什么樣的民主模式,尤其是怎么過渡,保證局面可控,是個大問題。世界經驗表明,極權制向民主制過渡固然有成功案例,但不少帶來政局動蕩與社會混亂。中國政治改革遲遲不啟動,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民眾普惠原則。改革有序進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改革能否給廣大民眾帶來看得見的直接利益,這尤其是啟動改革時需要考慮的。目前,貧富擴大,腐敗嚴重,社會不公,民眾怨氣很大,集中表現(xiàn)在官民矛盾上。在民眾利益得不到應有改善的情況下啟動政治改革,就可能帶來社會的激烈振蕩。改革應該從民眾最不滿而又最容易改的地方改起。

  四是標本兼治原則。改革無疑要治本,但什么是本,一般認為是制度改革,而往往忽視了決定制度的價值理念、價值標準。比如認為所有制是經濟制度的根本,有的把堅持公有制作為原則,有的把實行私有制作為方向,而判別所有制好壞的標準,是剩余價值如何分配。形式上是公有制,而剩余價值被少數(shù)人攫取是最壞的所有制。所以,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沒有抓住根本。又比如憲政被認為是政治改革的目標,但憲政只是實現(xiàn)和保障最高價值的手段。那么今天的中國可以共同接受的最高價值是什么?這個問題不解決,憲法的依據(jù)是什么,憲政的基礎又何在?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在決定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元問題上取得共識,才能推進制度改革。治本要與治標相結合,標是本的表現(xiàn)與反映,從標入手,逐步解決本的問題,這在制定改革的步驟、方法中應該考慮的。尤其是改革的啟動不應立即攻堅,這會欲速而不達。

  以幸福中國為旗幟與目標

  幸福是人的終極目的,讓所有成員幸福是社會的終極目標。人類追逐財富、權力,向往自由、平等,要求公平、正義,遵守道德、法律,虔誠理想、信仰,說到底都是為了幸福。幸福是人類的最高價值,幸福利益是人類的最高利益,人類的歷史就是追求幸福的歷史。因此,英國哲學家休謨說,人類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幸福。

  自由主義強調個人權利、儒學文化強調仁愛他人、社會主義強調整體利益,實際是構建人類幸福大廈的三個要素。自由主義追求個人幸福是幸福大廈的基礎,傳統(tǒng)文化追求他人幸福是個人幸福基礎上的提升,社會主義追求大家幸福是個人幸福基礎上的普及。如果拋棄自由主義,反對個人幸福,所構建的大廈必定是地獄。如果拋棄傳統(tǒng)文化,忽視他人幸福,所構建的大廈就是戰(zhàn)場。如果拋棄社會主義,忽視大家幸福,所構建的大廈就是危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根據(jù)中國國情建立的幸福大廈,自由主義、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都是不可缺的元素,物質幸福、情感幸福、精神幸福則是幸福的三個來源。中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的大國,按人均GDP永遠趕不上歐美,因此,中國人的幸福不可能學習美國人的高消費,也不可能像歐洲那樣實行高福利,在物質分配上應該在保障全民基本福利基礎上適度拉開差距,在鼓勵物質幸福的同時,引導追求情感幸福與精神幸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建設全面小康。所謂小康就是物質富裕程度不如西方發(fā)達國家,所謂全面就是推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因此,全面小康應具有六大基本特征,即經濟殷實、物質低耗、環(huán)境清潔、政治民主、社會和諧、精神愉悅。這也是創(chuàng)建幸福中國所必須的。全面小康與西方現(xiàn)代化比較,除了物質水平一項不如以外,其余項等同于或優(yōu)于西方現(xiàn)代化。而全面小康的這一弱項,正是換來與地球生態(tài)的協(xié)調、人類社會的持續(xù),全人類都能實現(xiàn),這實際不是缺點,而是優(yōu)點。全面小康不僅作為中國,而且可成為地球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小康,創(chuàng)建幸福中國,這三個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提幸福中國呢?這一概念更具有包容度、開放性,所有有助于幸福的元素都可以吸收;符合最大共識原則,既符合共產黨的意識形態(tài),又具有普世價值,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接受。

  從解決民生問題入手

  幸福中國的主體非常明確,就是中國的全體民眾。幸福不幸福,最終老百姓說了算。民眾幸福也就成為改革的總目標、總綱領,為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確定了改革的步驟,從民眾幸福關聯(lián)度最高的地方改起。當前,民生是影響民眾幸福最主要的問題,并成為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焦點。民生不改善帶來眾多的社會問題,成為政治不穩(wěn)定的因素,又造成內需不足影響經濟發(fā)展。

  為什么民生問題早就提出而收效甚微呢?關鍵還是執(zhí)政目標、執(zhí)政理念問題,以發(fā)展為第一,對各級政府來說,頭等大事是保增長。政府為發(fā)展舍得花錢,民生總是擺在最后,結果問題越積越多。如果執(zhí)政目標、執(zhí)政理念是民眾幸福,保障與改善民生就會放在第一位,中國的民生向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一是擺正發(fā)展與民生的關系,發(fā)展不是目的,是手段,保障與改善民生才是發(fā)展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不能離開民生,甚至損害民生去追求發(fā)展。二是制定保障與改善民生的長遠規(guī)劃,目標化、制度化、系統(tǒng)化來解決民生,改變一年辦幾件實事的零敲碎打的做法。三是增加民生投入總量,國有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5萬億上交50%、政府土地出讓金3萬億拿出30%、政府三公消費1萬億減少20%,加在一起就是4.2萬億,還有什么民生問題不能解決?四是調整民生支出不合理結構,減少以至消除特殊群體對民生資源的侵占,真正實現(xiàn)公共服務均等化。應該說,按中國的財力,建立普惠全民的福利保障制度,已具備條件了。

  民生改善,有助于消除民眾積怨,緩解官民矛盾,為改革有序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抓緊財政體制改革

  民生問題的根子在財政資金的分配上。我國財政收入從1995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20%以上,大大超過經濟增長。這是全國人民的錢袋子!一起碼要做到公開透明,錢花到哪里,誰花了。可是至今遮遮掩掩,讓大家看不清、看不懂。二錢怎么花,預算總得批準吧??晌覀兪窍葦睾笞?,每年各級人大開會審議預算時,錢已經花了。三錢花了,該審計吧,審計權也不在人大。我國財政收入已達到12萬億,還不算預算外收入,這么大一筆錢,無人監(jiān)督,政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自然出問題,政府自利傾向越來越嚴重。有了錢先給自己長工資、買車子、蓋大樓,再加公款接待、公款出國,還有免費醫(yī)療,退休了有超過其他群體的養(yǎng)老、醫(yī)保。領導干部更有各種特權享受終生保障。公務員人數(shù)越多,財政開支就越大。而編制權又在政府,加不了行政編制,搞事業(yè)編制,或者聘用合同工,總之財政供養(yǎng)人員越來越多。鐵嶺市與新鄉(xiāng)市的市級領導人數(shù)分別是紐約和東京的7.2倍和6.1倍。一個貧困縣縣長熱線的接線員竟設了8個事業(yè)編制。所以中國有9個大蓋帽管1個破草帽之稱。

  為什么要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政府開支是公共服務的成本,當然要盡可能降少成本,包括控制公務員人數(shù)、控制行政開支,以盡可能增加公共服務的投入。可是,要多少公務員、要多少開支,政府自己說了算,還不讓看帳本,或者不讓看懂,說是要保密。中國的民生問題,說到底是政府以代表人民利益為名,侵占了公共服務資源。

  政治改革的首要問題,是看緊錢袋子。民主國家議會開會最重要的議題是審議、批準政府預算。美國某鎮(zhèn)議會開7天,其中5天是審議預算,包括警察局買車與增加編制。我國稱為社會主義國家,所謂社會主義就是維護、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社會。恰恰是最關系公共利益的財政,不透明、不監(jiān)督,愛怎么花就怎么花,這怎么是社會主義? 財政體制改革必須先行。這需要強化人大的職能,人大開會應提前審議年度預算,預算調整也必須經人大批準,編制、審計應隸屬人大。這就進入政治改革的范疇了。

  政治改革從易做起求突破

  政治改革怎么搞,爭議、變數(shù)最大。我的觀點是不求徹底,求漸進;不求過癮,求可控;從易入手,求突破。

  一是立即實行網(wǎng)絡民主。網(wǎng)絡已經基本做到言論自由了,但是管理不規(guī)范,隨意封閉網(wǎng)站、屏蔽言論時有發(fā)生,應制訂網(wǎng)絡管理法,對于色情暴力、顛覆政權、分裂國家、制造謠言、人身攻擊、傳播病毒等言論、行為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除法律禁止之外,有言論自由,不得干涉。妨礙、侵犯言論自由的,按違法處置??h級以上政府都要設立網(wǎng)站,除發(fā)布政令外,應開辟專欄,吸收民意、接受投訴。政令出臺前應征求民意。黨政負責人可在網(wǎng)上與民眾討論對話。政府可設立網(wǎng)絡信息、網(wǎng)絡動態(tài)、網(wǎng)絡建議,收集、反映民意,使網(wǎng)絡成為黨和政府同民眾溝通的平臺和橋梁。所有國策、法規(guī)、條例、規(guī)定出臺前都要征求民意,出臺后允許批評。中國網(wǎng)民人數(shù)已達5.38億,中國的政治民主可以從網(wǎng)絡民主起步。

  二是黨政領導人從基層到中央逐步實行差額選舉,一搞差額就不一樣了,候選人得發(fā)表施政綱領,光念稿子、說空話就不行了。選上了,下一屆開會就得述職是否兌現(xiàn),沒有得到多數(shù)票通過就下臺。落選的就任紀委書記和監(jiān)察局長,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監(jiān)督黨政一把手,發(fā)現(xiàn)違法亂紀查處后,他們可以經選舉后替補。這就改變了黨政一把手無人監(jiān)督的局面。

  政治改革叫了那么多年,一直不起步,從容易的做起,這是可行的思路。

  法治與憲政是中國改革的最大難點

  對于中國來說,法治更為重要。法治的口號早就提出,我們也出臺了不少法規(guī),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越講法治,腐敗越烈。什么是法治?法治的本質是限制權力,可我們的法治大都是治老百姓的,這樣辦事越來越難。怎么辦呢?找當官的通融一下,什么都好辦,權力腐敗也就越來越嚴重。實行法治,一是立法必須經過民主程序,充分征求民意,由人大審議通過。二是司法、監(jiān)察獨立,前面講的紀委書記和監(jiān)察局長的首要任務就是監(jiān)督黨政一把手,就是這個意思。由政法委統(tǒng)管公檢法,對一把手負責的體制必須改變。

  中國實行憲政的路更長。改革派高舉憲政大旗,要求落實憲法規(guī)定:“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保守派則依據(jù)憲法批判國務院先后兩次提出“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條例,是“對國家和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叛賣”。憲法規(guī)定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2010年在全國經營性總資產中,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的比重已達27%與73% ,由此認為改革已背離社會主義。

  這就必須修憲,問題是我們依據(jù)什么原則與理念來修憲?西方憲法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保障個人權利,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什么,至今沒有明確的表述。傳統(tǒng)社會主義強調:一是整體利益高于個體利益;二是整體利益不是所有人的利益,是階級利益至上;三是階級利益由共產黨代表,黨的利益至上;四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進行政治統(tǒng)治;五是實行計劃經濟與公有制作為經濟制度。改革開放,放棄了計劃經濟,在所有制問題上,開了一個口子,允許多種經濟成份,不過這是初級階段的政策,社會主義基本經制度是公有制。憲法也作過若干修正,加進了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一些條文,但總體上是沿襲了斯大林社會主義的模式。于是這部憲法就被各取所需,用來作為堅持自己主張,反對對方的武器。其實深究起來,無論執(zhí)政 當局,還是各派都有違選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實行選政?中國改革一直是違憲、護憲、修憲的過程。因此,憲政是中國改革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什么?經過200多年社會主義運動,蘇聯(lián)70年與我國6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應該有明確的回答。所謂社會主義就是讓所有成員幸福的社會。作為價值目標必須是所有成員幸福,不是一部分人,也不是大多數(shù)人幸福,不能把一部分人,或者是少數(shù)人,排除在幸福之外。這就是說,應該保障每一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不能因為少數(shù)人而非法剝奪;作為實際運行的結果,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讓所有成員幸福,幸福還取決個體因素。以所有成員幸福作為最高價值,共產黨的宗旨與政府的責任就是為民眾幸福創(chuàng)造條件,不能侵犯和限制民眾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為修改憲法,實行憲政打下了基礎。

  幸福中國指數(shù)

  不少人認為,幸福是人的主觀感受,不能度量,更不能成為目標。幸福是人的重要需求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愉悅感,是需求客觀性與感受主觀性的統(tǒng)一。盡管人們的需求因人而異、千差萬別,但通過對產生幸福感的需求進行歸納和研究,可以找到共同的層面,這就是來自物質層面的滿足感、來自情感層面的快樂感、來自精神層面的價值感。由于個體的認知差異與價值選擇,對相同的生存狀態(tài)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但這并不能否定為滿足人的幸福需求而努力的必要與可能。20世紀60年代起,西方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探索幸福感的測量,取得了積極成果。盡管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幸福感測量工具,但已取得共識和實際應用,對幸福需求是可以量化、測量與統(tǒng)計的,這就是幸福客觀指標評價體系,可簡稱為幸福度。對幸福需求滿足而產生的感受與體驗,采用量表的方式測量,這就是主觀幸福感測評,可簡稱為幸福感。幸福度與幸福感加權就是幸福指數(shù),成為評價幸福的測量工具。

  制定《幸福中國客觀指標評價體系》,將全面小康具有的六大基本特征,即經濟殷實、物質低耗、環(huán)境清潔、政治民主、社會和諧、精神愉悅分解為統(tǒng)計指標進行測評。制定《幸福中國主觀指標評價體系》,從生活狀況滿意度、公共服務滿意度、社會治理滿意度、生態(tài)環(huán)境滿意度、人際關系滿意度、婚戀家庭滿意度、自我狀態(tài)滿意度、中國未來滿意度等方面,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由調查對象打分。

  《幸福中國客觀指標評價體系》統(tǒng)計的幸福度與《幸福中國主觀指標評價體系》反映的幸福感加權,就是中國的幸福指數(shù),并以此考核各級政府。

  幸福中國是社會體系再造

  建設幸福中國,橫向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縱向關系政府、社會、民眾等所有層面,是中國的全系統(tǒng)、全社會的改造工程。

  建設幸福中國,改變了評價目標,也改變了評價主體,由反映民眾幸福的幸福感與幸福度合成的幸福指數(shù)代替GDP,用以考核政府的政績,每年由政府提出整改措施,民眾參與,人大審議。從民眾幸福入手導入民主化的政治改革,推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全面改革與建設,這將從根本上改善政府行為,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政府公共決策的改進、社會治理結構的改善,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建設幸福中國,還要改善社會行為。創(chuàng)建幸福社區(qū),居民幸福成為社區(qū)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創(chuàng)建幸福企業(yè),股東滿意、員工滿意、顧客滿意成為企業(yè)治理準則。創(chuàng)建幸福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打基礎。發(fā)育各種社會組織和自治組織,依靠社會力量及民眾自身的力量,健全公共服務,提高幸福感。

  建設幸福中國,還要改善家庭行為與個人行為,推進幸福家庭、幸福人生的建設。政府與社會為民眾幸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民眾幸福不幸福,最終取決于自身。我們要改變一切能改變的,我們必須面對不能改變的。

  幸福中國是價值理念重塑

  幸福中國的核心是價值尺度、價值標準、價值目標的改變,從追求資源有限條件下財富最大化轉為資源有限條件下幸福最大化。

  對政府來說,執(zhí)政理念要從以發(fā)展為目標轉向以幸福為目標,這不是不要發(fā)展,而是發(fā)展的方式和成果的分配要以民眾幸福為原則,這就是科學發(fā)展。民眾幸福了,社會就和諧,也就實現(xiàn)了以人為本。因此,建設幸福中國就是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具體化、目標化、制度化,體現(xiàn)了為民謀幸福的立黨宗旨和讓人民過幸福生活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真諦。

  對民眾來說,人生目標要從掙錢第一轉為幸福第一,這不是不要民眾掙錢,而是讓民眾懂得怎么掙錢和錢怎么花才幸福。幸福不僅來自物質層面,還來自情感層面和精神層面。以追求幸福為人生目標,倡導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的道德觀,以改善社風、民風。

  建設幸福中國作為目標,凝聚全國人民,共同創(chuàng)建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學習牽福、體驗幸福。這就能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這才是真正的文化立國。

  幸福是智慧、知識、能力和方法,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教育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啟蒙、普及、傳播幸福知識,并且通過幸福社區(qū)、幸福企業(yè)、幸福學校和幸福家庭、幸福員工、幸福人生的評比,進行幸福演講比賽、舉辦幸福論壇等形式,將幸福的理念和方法,入眼、入口、入耳、入心、入腦,升華心靈、內化行為。這就是精神文明的建設。

  總起來說,幸福中國作為改革旗幟與目標,不僅明確了改革的方向,而且確定了改革的步驟;不僅推動制度建設,而且重塑價值理念;

  不僅規(guī)范政府行為,而且改善民眾行為;不僅是經濟、政治、社會建設,而且是文化、道德、精神建設;不僅具有終極意義,而且提供了價值論和方法論。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