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回應了哪些重要問題

發(fā)布日期:2013/4/8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青年報》

 張農科

      社會發(fā)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現代化最終要實現的是人的現代化。這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何“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是習近平同志在當選國家主席之后的就職宣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闡釋了“中國夢”?,F在,“中國夢”已成為全黨上下、全國人民熱烈討論的話題,甚至國外媒體也廣泛關注“中國夢”如何與“世界夢”相連。

      “中國夢”事實上是一種深刻政治理論的通俗表達,也正因為其通俗性,可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并得到廣大民眾的積極響應,把“個人的夢”與“中國夢”有機統(tǒng)一起來。

      近代以來的“中國夢”

      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被迫走入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各界仁人志士、團體紛紛為“救亡”而努力。“中國夢”一度是實現民族解放的夢。

      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完成了基本國家制度的頂層設計, “中國夢”也隨之進入新的階段,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因為經驗以及教條主義思路,中國曾走了一些彎路,交了一筆很貴的學費。這反而讓執(zhí)政黨深刻認識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行改革開放。通過社會化大生產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發(fā)展各類所有制經濟,這在經濟層面上完成了現代國家的頂層設計。此后,國家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按照市場經濟要求,轉變政府職能,保持了經濟持續(xù)快速穩(wěn)定的增長,順利完成總體小康社會建設目標。“中國夢”發(fā)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的同時,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得以建立。民族復興大業(yè)更進了一步。

      而社會高速發(fā)展到今天,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需要解決,人民對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而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如何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當前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現實問題。

      當前社會轉型背景下的“中國夢”

      鄧小平同志當年給中國未來確定了“三步走戰(zhàn)略”,提出“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000年,我們已經建成總體的小康社會,2020年,我們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這個過程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建成更加民主、文明的社會。新一屆黨中央集體不僅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而且還要引領人民繼續(xù)向前。

      所以,從歷史任務的角度來說,“中國夢”的提出,試圖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有兩個層次:一是如何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二是我們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怎么走。習近平同志用“兩個100年”來概括這兩個重要的歷史任務:一個是到建黨10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一個是到建國10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中等發(fā)達國家。那么,當前中國社會最大的背景是什么?就是全社會各方面事業(yè)向現代化的轉型。

      在黨的十八大結束后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總書記多次提及“責任”這個詞。“政治責任”本身就是封建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型時出現的全新政治概念。因為現代國家的政府是民選政府,“權為民所賦”,必須承擔對民眾的政治責任,要通過保障民眾的基本人權,改善民生,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隨后,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總書記又闡釋了“中國夢”,指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歷史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是為了什么呢?習總書記在當選國家主席之后,進一步闡釋說:“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所以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這是對“政治責任”的具體回答。

      三個“共同享有”事實上指出了執(zhí)政黨和政府本身要朝向現代化轉型,轉型的衡量標準就是通過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釋放改革紅利,讓人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這是執(zhí)政黨和政府對自身轉型的宣言。而當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當少數人已經富裕起來,就必須要讓多數人富裕起來。人民的夢在這樣的時代,就是希望能夠實現從“國富民強”向“民富國強”的歷史轉變。也就是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是要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以及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的社會共同體。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中國夢”的載體是中國道路。從近代以來的民主革命到新中國之后開啟的社會主義建設,到朝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一路走來,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之路。人民的夢也有載體,那就是更加殷實、民主、法治、自由的社會共同體。

      在經濟層面上,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大力發(fā)展新型城鎮(zhèn)化,要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發(fā)展的成果。在政治層面上,推動執(zhí)政黨和政府自身的現代化轉型,豐富政治責任的內涵。在社會層面上,就是要鼓勵社會組織的發(fā)育和成長,建立幸福社區(qū),讓人民群眾有社會歸屬感。在環(huán)境建設方面,要發(fā)展低碳、環(huán)保、宜居的家園。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中國夢”

      這是發(fā)達國家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都曾遇到的歷史問題。德國在20世紀初,經濟總量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也面臨如何完成現代化轉型問題。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馬克斯·韋伯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思考,他希望用新教倫理來凝聚德國社會繼續(xù)現代化轉型的力量。但是,德國政府在這個時候卻不知道怎么辦了,結果經濟成果毀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炮火之中。

      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持續(xù)的經濟發(fā)展之后,也面臨社會轉型問題。全面小康社會只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階段,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推進現代化建設。

      很多人都曾討論“美國夢”。電影《海上鋼琴師》開頭部分,有這樣一個畫面:當郵輪上的人遠遠看到自由女神像并高喊“America(美國)”的時候,所有人都起身歡呼雀躍起來,不斷向自由女神像揮手致意。自由女神像左手拿著象征法治的法典,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寓意這是一個自由的法治國家,在向往那里的人看來,那里有實現個人夢想的機會。“美國夢”是從“5月花號”上開始形成的“移民者的夢”,以很多底層成功人士的傳奇故事作為構筑“美國夢”的元素。

      “中國夢”顯然更具超越性。首先,“中國夢”是祖祖輩輩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中華民族的夢,是人民的夢;其次,“中國夢”不僅僅強調人的機會平等,而且還強調人的發(fā)展。《共產黨宣言》中已經明確表達了這一點:“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顯然,“中國夢”包含自由和發(fā)展兩個要素,在范疇上涵蓋了每一個中國人。所以,社會發(fā)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現代化最終要實現的是人的現代化。這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何“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歷史任務和中國道路,即建設什么樣的現代化國家,以及怎樣建設現代化國家。就是讓社會事業(yè)全面現代化,最終體現為人的現代化;就是要進一步改革開放,改革阻礙人的自由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傊磺袊@對人民的責任、圍繞人民的要求,依靠人民群眾,推動國家、社會和人民共同進步。

      “中國夢”既是每一個時代歷史任務的體現,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的體現,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需求不同,愿望不同,這就決定了“中國夢”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這就要求全黨同志,不能躺在一時的功勞簿上或者裹足不前,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人民的夢”。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