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經驗和制度保證

發(fā)布日期:2013/8/13 來源:求是理論網-《光明日報》

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政治經驗,其核心是黨“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這是根本的制度保證。

  群眾路線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勝利的根本保證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性質政黨的顯著特征。黨的這種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反復證明了的真理。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發(fā)生了巴黎公社革命。盡管馬克思并不認為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他還是熱情謳歌、積極支持和引導這場革命,并抱病總結了革命的經驗教訓。這是因為,馬克思從這次革命中看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看到了“人類從階級社會中永遠解放出來的偉大的社會革命的曙光”,看到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rdquo;的巴黎公社原則的強大生命力。

  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布爾什維克黨的政策和策略代表了工農兵大眾要求和平、土地、面包、自由的利益和愿望。列寧在俄國革命中,一方面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和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無情地斥責一些人對群眾革命運動指手畫腳的“貴族老爺式”態(tài)度。后來發(fā)生國內戰(zhàn)爭,布爾什維克黨為了鞏固政權,實行了余糧收集制等“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政策,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內戰(zhàn)結束后,農民再也忍受不了了,全國到處發(fā)生農民暴動。列寧清醒地看到,先鋒隊“跑得太遠了”,沒有同工農大眾保持牢固的聯(lián)系,“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布爾什維克黨及時轉向實行新經濟政策,才使蘇維埃政權轉危為安。

  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同老百姓的關系上。國共兩黨一方腐敗害民、魚肉百姓,一方同民眾建立了真正的魚水情誼。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獲得了人民的真心擁護。

  奪取全國政權后,共產黨成為了執(zhí)政黨,黨群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如何建立一套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制度和機制,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是一個根本問題。

  蘇共為何喪權亡黨?道理并不深奧,事實也很清楚:官僚特權階層的形成隔斷了黨同民眾的聯(lián)系,人民不會歡迎這種不代表他們利益的體制,不投共產黨的贊成票。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執(zhí)政一再遭遇危機,導致不斷換班子。新上臺的領導總是說,民眾反對的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反對背離社會主義??礈柿藛栴},但沒能改進體制,導致在最后的劇變中,四位黨政高層領導人參加競選,在第一輪中無一人得票超過半數(shù),全部落選。中國共產黨則從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順應世界進步潮流,實行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

  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命線

  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力地證明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從而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命線。離開這個根本觀點和根本工作路線,難以說明“中國奇跡”是怎么出現(xiàn)的。

  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改革開放的開啟,這些歷史性的決定,代表的正是廣大民眾的呼聲、要求和愿望。鄧小平同志總結說,我們黨做什么事都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都體現(xiàn)了執(zhí)政為民這一黨的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是一個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正因如此,她才能經受住新形勢下執(zhí)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跨過了一道道溝溝坎坎,不斷鞏固了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仍然存在著種種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的現(xiàn)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一些單位和部門時有發(fā)生,侵蝕著黨的肌體,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現(xiàn)在,每年有十幾萬名黨員干部違紀違法,一些人屢屢被“帶病提拔”,這表明,黨中央一再強調的選任干部要“群眾公認”的原則還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相當一部分干部缺乏基層工作的磨煉,脫離“地氣”滋養(yǎng),要求他們懂得民間疾苦,反映百姓呼聲,具有執(zhí)政為民的情懷并不容易。

  決策過程中為何會發(fā)生腐敗行為?為什么有些地方還存在勞民傷財?shù)?ldquo;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為什么“三公消費”長期居高不下?一些領導干部有權隨意支配公款公物,財務不公開、不透明,官場某些角落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群眾無從知曉,更談不上監(jiān)督。由此可見,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實現(xiàn)民眾民主參與決策、參與監(jiān)督。

  黨的作風問題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是緊密聯(lián)系群眾。當前,脫離群眾已成為影響黨的先進性和執(zhí)政地位的最大、最現(xiàn)實的危險。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反對腐敗、建設廉政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20多年前,蘇東劇變正在發(fā)生時,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就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決定》,向全黨鄭重提出了密切黨同群眾聯(lián)系的新要求,足見黨對社會主義國家動亂根源的認識是何等深刻。我們今天仍有必要細細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

  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政治經驗和制度保證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如何從政治制度上保證其貫徹落實是一個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條重要的政治經驗,即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這是一條經得住實踐檢驗的重要經驗。

  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以及黨、民與法的關系。這正是十月革命后近百年來各國執(zhí)政的共產黨一直在努力尋求解決的根本性政治問題。

  中國共產黨關于黨、民、法三者有機統(tǒng)一的理論和實踐,是在探索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指明,黨是領導核心,“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黨的群眾路線也可以說是黨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的路線,是實行廣泛、充分的民主的路線。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的群眾路線有著一系列的制度保證。例如,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基層民主制度,黨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充分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制度,而當前的重點問題在于如何進一步將這些制度落實好。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首要的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因為各級人大是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最重要、最關鍵、最權威的機關。貫徹落實群眾路線這一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首先就要堅持和發(fā)展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黨要善于使自己的主張通過法律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同時又要支持人大發(fā)揮積極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jiān)督、決定、任免等職權,使人大真正成為“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黨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血肉聯(lián)系的機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的正確性和先進性,維護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水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