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

發(fā)布日期:2013/11/19 來源:求是理論網(wǎng)-《求是》2013年第22期

 秋 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是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應該明白的道理,都必須始終堅守的準則。

  一、黨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現(xiàn)形式

  共產(chǎn)黨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本質,源自于黨和人民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無產(chǎn)階級在反對有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chǎn)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恩格斯在晚年重申:“要使無產(chǎn)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chǎn)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于其他所有政黨并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

  共產(chǎn)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先鋒隊,肩負著組織、團結和帶領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實現(xiàn)自己的根本利益、爭取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勝利的神圣歷史使命。工人階級作為社會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其階級性質和歷史使命,決定了它是最大公無私的階級,決定了它的根本利益與人民大眾根本的、長遠的利益的天然一致性。“無產(chǎn)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結論,深刻揭示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品格所承載的歷史客觀規(guī)律。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共產(chǎn)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所代表、實現(xiàn)、維護的,既是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共產(chǎn)黨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當然是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chǎn)黨的本色、存在根據(jù)和奮斗目標,都是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不可分割的;共產(chǎn)黨既來自于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又肩負著代表、實現(xiàn)、維護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歷史責任。列寧在創(chuàng)立俄國共產(chǎn)黨并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強調(diào)“黨是直接執(zhí)政的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是領導者”,“黨應當是組織的總和(并且不是什么簡單的算術式的總和,而是一個整體)”,黨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工人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和“有組織的部隊”,黨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等等,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關系的深刻本質。

  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的關系本質啟示我們,黨性和人民性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黨性來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體現(xiàn),堅持黨性原則,也就是堅持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的原則。中國共產(chǎn)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創(chuàng)建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我們黨所說的黨性,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階級性、先進性、群眾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xiàn)。

  二、黨性和人民性不容分割

  應該特別強調(diào)的是,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政治概念,黨性是從全黨而言的,人民性也是從全體人民而言的。不能簡單地從某一級黨組織、某一部分黨員、某一個黨員來理解黨性,也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階層、某部分群眾、某一個具體人來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黨和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

  一段時間以來,在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上,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有人還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說法,必須予以廓清和糾正。

  比如,有人問“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的一邊”。在這種人看來,黨是黨,人民群眾是人民群眾,實際上是把黨和人民、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了。這種人根本不懂得共產(chǎn)黨的起碼黨性,不懂得黨和人民關系的基本道理,不懂得列寧所說“共產(chǎn)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對于處于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chǎn)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作家和領袖們反復告誡說,這往往就是失敗和衰落的前奏,會使黨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再比如,有人振振有詞地說人民群眾人數(shù)超過黨員人數(shù),所以人民性大于黨性、高于黨性。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簡單以人數(shù)計量黨性和人民性的高低地位,是對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理論都作了庸俗化的理解。按照這樣的觀點,共產(chǎn)黨就不會產(chǎn)生,也沒有存在的根據(jù)和意義;同樣,世界上所有的政黨,都沒有產(chǎn)生、存在的根據(jù)和意義了。所謂人民性高于黨性的觀點,從根本上違背了唯物史觀,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群眾、階級、政黨的關系學說,也違背了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政黨理論。

  馬克思十分深刻地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共產(chǎn)黨之所以成為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chǎn)黨的黨性之所以是人民性的精華表現(xiàn),歸根到底,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這種選擇,是“歷史活動”的選擇,也就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致。共產(chǎn)黨來自人民,而且須臾不可脫離人民;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先鋒隊,因而必須站在群眾的前頭,團結帶領群眾奮斗,不能當群眾的尾巴。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和團結帶領人民奮斗統(tǒng)一起來,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相信黨、依靠黨統(tǒng)一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原則。在當下中國,真正能夠代表人民,把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tǒng)一起來的,不是那些在口頭上高喊人民性、宣稱“為民代言”“為民請命”,實際上打著個人和小團體算盤的各式人等,而是順應歷史潮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歷史正軌上奮斗前進的中國共產(chǎn)黨。

  列寧當年在批判俄國民粹主義時,一方面肯定民粹派看到并提出了俄國國內(nèi)的改革發(fā)展問題,認為這是“巨大歷史功績”;但也嚴肅指出,民粹主義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毫無用處,他們使用的是“甜言蜜語”,“把改革甜蜜地理想化”,是對資本主義進行浪漫主義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批判,是忽視了俄國歷史和現(xiàn)實中最重要的事實。民粹派在社會學方面缺乏現(xiàn)實主義,使得他們在思考和議論社會事務和問題時,采取了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說是知識分子狹隘的自以為是,或者甚至可說是官僚主義的思維”,因此,“民粹派分子以驚人的輕率態(tài)度大談(忘記了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各種各樣空洞的社會計劃”。他們對“勞動居民群眾利益”的關心是“不徹底的”,“民粹派分子不是注意現(xiàn)有的東西,而是幻想也許會有的東西,所以這些關心就變得沒有什么用處了”,他們從來不能正確評價可能的經(jīng)濟條件和其他條件。而真正代表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者的根本利益,不僅能夠看到社會改革發(fā)展所包含的矛盾,而且能夠從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來分析認識這種矛盾,并正確地估計社會發(fā)展方向的,正是馬克思主義者。

  列寧當年的這些論述,盡管針對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矛盾的特殊情況,但列寧思想的立場和方法論意義,今天仍然沒有過時。說到底,還是究竟誰能真正代表人民、代表人民利益的問題。當前在黨性和人民性問題上的種種錯誤言行,究其根源,從利益立場上說,是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對黨的性質和使命問題產(chǎn)生了混淆、迷失了方向;從思想認識方法上說,是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正確理解黨性和人民性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三、把體現(xiàn)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

  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根本原則。宣傳思想部門不僅是黨的“喉舌”,擔負著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的職責,而且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耳目”,擔負著反映人民心聲的職責。

  第一,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講黨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要求,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靈魂和基石。無論時代如何演變、輿論傳播環(huán)境如何變化,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黨性原則都不能丟、不能忘,不能有絲毫含糊、偏離和動搖。

  堅持黨性,核心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定自覺地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講黨性要大張旗鼓講、理直氣壯講、堅持不懈講,不能躲躲閃閃、含糊其辭。在關鍵時刻和關鍵問題上,要勇于擔當,敢于亮劍,表明立場?,F(xiàn)在,確有一些單位和一些人,黨的意識淡漠了,黨性原則不敢講、講得少了。有的對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置若罔聞,根本不當一回事;有的還專挑那些黨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的政治原則來說事,口無遮攔,毫無顧忌,甚至受到敵對勢力追捧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黨的宣傳思想陣地不為黨服務,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者不愿意甚至不敢堅持黨性原則,豈非咄咄怪事?如果在堅持黨性原則這個根本問題上沒有明確觀點和立場,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就沒有做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最起碼的資格。

  堅持黨性,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兩個鞏固”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體現(xiàn)著黨性與人民性的內(nèi)在統(tǒng)一。必須牢牢把握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wǎng)站,在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上堅決做到符合黨的要求,過得硬、靠得住。

  堅持黨性,決不是簡單機械重復一些政治口號,更不是一味照抄照搬黨的文件,而是要站在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立場上,采取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方式方法,準確生動地傳達和反映黨的主張、人民的心聲,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統(tǒng)一起來。

  第二,要切實堅持好人民性。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講人民性。人民性的要求,同樣不能丟、不能忘,不能有絲毫含糊、偏離和動搖。

  堅持人民性,就是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全部活動的依據(jù)和根本標準,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

  堅持人民性,必須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必須推動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堅決克服有些宣傳報道脫離生活、不接地氣、同群眾貼得不夠緊的問題,又堅決克服一味迎合市場帶來的低俗化現(xiàn)象。必須大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文風,堅持“三貼近”、踐行“三深入”、深化“走轉改”,充分反映改革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基層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jīng)驗、人民群眾的意愿呼聲。必須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思想文化需求,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僅要做好工人、農(nóng)民等普通群眾的工作,也要高度重視做好廣大知識分子的工作,還要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xiàn)的特殊群體的工作,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到人們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激勵他們自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