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發(fā)布日期:2014/4/22 來源:求是理論網(wǎng)-《光明日報》

徐  中     張  哲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基本觀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提高廣大黨員和干部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核心價值理念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馬克思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價值觀上區(qū)別于剝削階級政黨的標志。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鮮明立場。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黨之初就把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鮮明的政治立場,誓言“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毛澤東指出:“共產(chǎn)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只有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才能沖破前進道路上的藩籬,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匯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fā)展的攻堅階段,外部局勢復雜多變,各種思想觀念交融、交鋒,人民群眾期待過上幸福生活,盼望實現(xiàn)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愿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活力,匯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

  中國共產(chǎn)黨開辟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新境界

  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時就關注黨群關系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列寧曾把人民群眾比作大海,認為共產(chǎn)黨人和黨的干部只是滄海一粟,指出“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群眾在一起。”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作為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并且融入到黨的全部奮斗實踐中,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新境界。

  90多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象、中國風格的群眾觀點,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概括起來主要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一致的觀點;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點;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觀點;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觀點;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觀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等。

  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出并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富有特色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重大貢獻。建黨初期,黨就開始在革命實踐中探索群眾路線,經(jīng)過不同歷史時期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不斷總結(jié)升華,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黨的群眾路線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十三大黨章又加上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黨的群眾路線凝聚著深厚的中國智慧,展現(xiàn)著鮮明的中國特色,成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新形勢下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路徑

  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黨員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和情感直接影響著群眾工作的成效。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反復強調(diào):“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人民群眾賦予的,黨員干部必須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群眾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解決好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攻堅階段,住房難、就業(yè)難、看病難、養(yǎng)老難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順應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必須著力解決好與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休戚相關的民生問題。

  健全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制度機制,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以群眾滿意作為健全制度機制的首要標準,讓人民群眾享有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通過與群眾的溝通協(xié)商,充分了解群眾的需要,便于黨員干部更有效地做好群眾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作風的規(guī)定,落實領導要解決好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黨建教研部)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