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黨員干部,不能迷失信仰
蘇 秦
日前,中央組織部印發(fā)《關(guān)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和幫助干部始終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始終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
一個人應該有點追求,一名黨員特別領(lǐng)導干部應該有點信仰。信仰關(guān)乎品行,關(guān)乎立場,也關(guān)乎責任,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所稱,“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一些干部在入黨前,曾經(jīng)是有理想信念的,也是有信仰的,但是在歲月沖刷下,在各種思潮影響下,似乎不知不覺虛置甚至背叛了當初的信仰。
越是眾聲喧嘩,越需要頭腦清醒;越是迷霧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價值觀干擾下,干部如何找到最初的信仰?不妨重溫入黨誓詞,不管入黨是早是晚,時刻銘記誓詞,既是對自我的檢閱,也是對黨的交待。誓詞,不是口號;宣誓,不是過場。有沒有對黨忠誠,積極工作?是否做得了永不叛黨?每名黨員不妨每天都問一問自己。
今天,也許有人認為談論信仰太不合時宜。在過度商業(yè)消費主義刺激下,一些人確實有信仰,但信仰的是名和利,信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信仰腐朽奢靡的價值觀……這樣的信仰比沒有信仰還可怕。
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幾年前曾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今天談信仰為何變得沉甸甸》的文章。賀捷生在文中感嘆:“50年前,我在北大讀書。那時我們也談理想,也談信仰,當時我們的中心話題是:報效國家,盡快完成學業(yè)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中國。我們的青春同朝氣蓬勃的新中國一樣,時時都充滿向上的活力。而50年后的今天再談信仰,為什么突然覺得沉甸甸的?”文末有這樣一句話,“我的心情既十分沉重又充滿喜悅。沉重的是,社會上不少人理想沉淪;喜悅的是,社會上更多的人重新呼喚信仰。”
相信賀捷生的感嘆和期許,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也就是說,無論時代怎么變幻,無論社會上的價值觀怎么多元,無論經(jīng)濟發(fā)展多么強勁,我們都不能背棄曾經(jīng)的信仰,我們都葆有理想信念,也都必須涵養(yǎng)道德品行。為何有的人由時代先鋒變?yōu)槿嗣褡锶??為何有的官員淪為貪官?為何一些高官與人通奸?他們的信仰沉淪了!
習近平曾強調(diào):“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當下,我們正在努力實現(xiàn)“兩個100年”的目標和中國夢,每名干部、每個黨員都應該好好品讀總書記的這句話。隨著國內(nèi)外環(huán)境深刻變化,經(jīng)濟社會深刻變革,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紛擾是多重的,在道德品行上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必須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質(zhì),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
有沒有信仰,決定一個干部走路的方向;信仰的成色如何、行動力如何,決定一個干部能走多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對歷史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上、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才不會迷失信仰。我們的精神信仰不能“死機”,也不能沉寂,應該及時激活、爆發(fā)、持久。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應該有更宏偉更高遠的目標,我們應該循著這個目標奮發(f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