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宣傳思想的辯證法

發(fā)布日期:2014/9/19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天津日報》

楊桂華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在系列講話中,確定了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領域,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方針,對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特別是貫穿于其中的辯證法,對于我們認識和把握宣傳思想工作的內在聯(lián)系和根本方向,具有長期的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把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堅持中心工作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統(tǒng)一

      習近平總書記講,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為什么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因為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必須堅持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實在在的物質成果,是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堅實基礎。物質是意識的基礎,經濟建設成果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基礎,離開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空談理想信念,空談黨的領導,空談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空談思想道德建設,就難以取得好的成效。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工作不重要,意識形態(tài)工作作為社會上層建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經濟建設、社會穩(wěn)定和思想導向都具有極端重要的作用。歷史一再表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群眾基礎,不僅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也需要同樣堅實的精神基礎。在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上層建筑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尤其要抓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領域的斗爭深刻而復雜,西方國家把我國的壯大視為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zhàn);從國內看,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社會矛盾疊加,思想活動的多樣性和多變性明顯增強,理想信念不堅定者有之,“四風”問題有之,否定黨史國史者有之,否定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者也有之。對此,我們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tài)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既要有硬實力,也要有軟實力。既要切實做好中心工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又要切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為中心工作忽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也不能使意識形態(tài)工作游離于中心工作。堅持好兩者的統(tǒng)一,是我們把握好宣傳思想工作辯證法的根本。

      把握好根本目標和階段目標的辯證關系,堅持遠大理想和現(xiàn)實目標的統(tǒng)一

      一談到理想,就有人持懷疑態(tài)度,質疑理想的價值。殊不知,“理想”是人區(qū)別動物的重要標志。動物是一種適應自然的“生存”活動,而人是一種改造自然、超越自然的生命活動。動物以本能的方式,來實現(xiàn)它同自然的統(tǒng)一,是一種肯定性活動。而人的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改造自然,讓自然變成“人化自然”,讓世界成為“屬人的世界”,人同自然的統(tǒng)一,是一種否定性的統(tǒng)一。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因此,實踐活動必然包含著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人在思想中超越現(xiàn)實,然后把理想變成現(xiàn)實,從而將世界改變成屬人的世界。正因為有“理想”,人才把自己與動物區(qū)別開來。毛澤東同志講,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正是說出了人的本質特征。

      理想可以分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在現(xiàn)實中,許多個人理想常常遵從某一社會理想,特別是對于一個政治組織和成員而言更是如此。理想還可以分為遠大理想和近期理想,我們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也是每個共產黨人的根本目標,是支撐共產黨員精神境界的“鈣”,缺失或者削弱了理想信念,精神上缺了“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沒有“骨氣”,經不起誘惑,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墮落。要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要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就要知道我們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從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實踐者。

      遠大理想與現(xiàn)實目標是辯證統(tǒng)一的,沒有遠大理想的指引,現(xiàn)實目標就會缺失方向;沒有一個一個現(xiàn)實目標的逐一實現(xiàn),遠大理想就只能是空中樓閣。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胸懷最高理想,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還要立定腳跟,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干好最現(xiàn)實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目標,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的各個領域,用“中國夢”凝聚各族人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全體人民的價值追求,形成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的良好社會風尚。近期目標就是要把根本目標融入到我們每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之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體現(xiàn)在每一個新聞報道和宣傳思想工作方面,使這個理想目標真正轉化為現(xiàn)實。

      把握表征與實在的辯證關系,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

      黨性和人民性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我們當前宣傳思想工作關乎輿論導向的根本問題。

      黨性是一個政黨的政治本性和特性,是其階級性的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xiàn)。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一開始就公開表明自己的黨性,體現(xiàn)在宣傳思想工作中,一開始就申明自己辦報的黨性原則。在宣傳思想工作中堅持黨性,首先要堅持政治家辦報,核心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這是大原則,決不能動搖。宣傳思想工作者要增強執(zhí)政黨的意識,盡職盡責為黨和人民事業(yè)服務,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時”就是“什么時候說”,關鍵時刻不失語,重大問題不缺位;“度”就是“說什么”“怎么說”,把握好節(jié)奏、力度和分寸;時和度都要服從于宣傳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引導的時機和表達上,占領制高點。

      人民性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黨的任務就是組織和領導人民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高標準。在宣傳思想工作中堅持人民性,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心聲,維護群眾的利益,就是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群眾需求同提高市民素質結合起來,堅決克服有些宣傳報道脫離生活、不接地氣的問題,堅決克服一味迎合市場帶來的“三俗化”現(xiàn)象。要認真研究不同受眾的思想文化需求,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從理論上分析,是表征與實在的關系,黨既是人民的一部分,又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先鋒隊,是人民根本利益的表征。從政治上分析,是由黨的階級性質和政治立場決定的,是由黨的政治地位和歷史使命決定的,是由黨的根本宗旨和政治路線決定的,也是由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決定的。這兩種分析的實質是一致的。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的客觀基礎源于黨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的客觀基礎還源于黨和人民在目標上的高度一致性。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要“把握時代發(fā)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愿望”,確定了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充分表明,黨和人民群眾有著一致的追求和共同的目標,這是我們黨寶貴的政治優(yōu)勢和政治財富。

      總之,堅持宣傳的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就是要把體現(xiàn)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堅持黨性,宣傳思想工作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指向;堅持人民性,宣傳思想工作才能獲得活力和動力,真正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堅持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矛盾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矛盾就是宣傳主體與客體、宣傳者與受眾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矛盾雙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統(tǒng)一于宣傳思想工作過程的始終。宣傳思想工作的這個基本矛盾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多層次的,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僅僅是這一基本矛盾表現(xiàn)的一種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講,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正面”。一切啟迪人們?yōu)閲业母粡?、人民的幸福和社會進步而奮斗的,一切產生社會積極效果的內容都是我們所說的正面,都應當努力加以報道。為什么要以正面宣傳為主,一是因為光明總是占主導地位的,應當理直氣壯地宣傳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改造社會、建設新生活的英雄形象,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二是用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造的英雄業(yè)績來教育人民,是最有說服力、最能鼓舞人心的,這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三是正面宣傳為主,是抓住正面,影響反面,抓住先進,影響后進。通過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等宣傳教育,理順群眾情緒,用大滿意消除小不滿意,用多數(shù)人的滿意去沖淡少數(shù)人的不滿意,保證正面宣傳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決不意味著放棄輿論斗爭。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從來都未停止過。進行輿論斗爭首先要弄清斗爭的性質,它的實質是運用正確的理論駁斥錯誤的理論,用真理揭露謊言,用科學駁斥謬誤,認識上的問題最終要靠思想斗爭來解決。其次,要認識到輿論斗爭的形式的變化和領域的擴大,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我們要鞏固紅色地帶,促使灰色地帶轉變?yōu)榧t色地帶,勇于進入黑色地帶進行斗爭。同時,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針鋒相對,出奇制勝,堅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敢打必勝。總之,輿論斗爭是長期的,又是不斷更新的,我們必須要適應新形勢,扎實工作,牢牢把握輿論的主導權。

      把握繼承和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堅持總結經驗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如黨管媒體原則;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要求;“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等等,這些寶貴的經驗是應當繼承下來,堅持下去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技術條件的變化等,宣傳思想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xiàn)在未必有效,如對突發(fā)事件信息的控制。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xiàn)在卻勢在必行,如網絡信息加入到要聞報道的隊伍中。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xiàn)在則需要突破,如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調研時,群眾可以自行拍照并上網,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因時而變,必須創(chuàng)新。即:觀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和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首先是觀念創(chuàng)新和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不斷打破陳舊觀念束縛和習慣思維定勢,樹立一元主導、開放、包容的思想理念;樹立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全面客觀的輿論引導理念;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文化發(fā)展理念;樹立運用新科技、構建新平臺的陣地建設理念。其次要手段創(chuàng)新,積極運用網絡、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的傳播手段,完善媒體公益廣告制作和發(fā)布機制,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用真實可靠、可親可敬的典型,讓人信得過、看得懂、學得到,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正面宣傳和價值觀引領的目的。其三要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堅持“三貼近”、踐行“三深入”、深化“走轉改”,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強化行業(yè)自律,發(fā)揮主流媒體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擴大傳播面,增強影響力。

      繼承和發(fā)展是辯證統(tǒng)一的,繼承以往行之有效的原則、方針和經驗,是做好創(chuàng)新推動發(fā)展的前提;以發(fā)展的形式和創(chuàng)新的成果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又是繼承的目的和根本的宗旨。

      把握好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的辯證關系,堅持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的統(tǒng)一

      習近平總書記講,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重要的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要完成這一重要任務,特別要處理好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的辯證關系,使兩方面的工作,相互支撐,相得益彰。

      要讓國人和世界客觀地認識中國,首先要宣傳好中國的特色。一是要宣傳好中國文化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由此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意愿,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有著深厚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二是要宣傳好中國歷史的特色,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歷經滄桑和痛苦,不斷嘗試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tǒng)制,在各種“主義”中徘徊,最終找到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三是要宣傳好中國的國情,13億人口的大國,人均資源匱乏,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任務都很重。由此說明,“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道路。”

      要在對外宣傳中取得效果,還要注意一些宣傳的方法。

      一是要堅持“外外有別”的原則。境外受眾有許多差別,這種差別首先是文化背景的差別。生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往往會形成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在做宣傳思想工作時,就要特別注意受眾的文化差別。社會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表明,人們對單個事實的態(tài)度容易改變,而從小接受的基本態(tài)度是不易改變的,特別是生活在持有同樣態(tài)度群體中的受眾,其基本的生活觀念和態(tài)度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此,我們在宣傳時,不僅應當避免與受眾的文化根基相沖突,而且要用他們的文化來說明我們對某一事實或者國際事件的觀點,只要他們接受我們對某一事件的具體看法就足夠了,決不能“知其不可而為之”,改變其文化根本。一般說來,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接受我們的觀點,有兩個突破口,其一是用對方的文化來佐證我方的觀點,使之接受我們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歐洲時的系列講話,援引訪問國的文化經典說明中國的觀點,受到廣泛好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其二是尋找對方文化背景中的“邊緣人”,如歐美社會中的華人,他們既不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的產物,也不再完全按中國的文化準則行事,屬于介于兩種文化間的“邊緣人”。一般說來,這些“邊緣人”比當?shù)氐闹髁魃鐣菀捉邮芪覀兊挠^點,因此他們也就成為我們擴大自己觀點影響的中介。正確認識并把握這兩個突破口,我們就能對外宣工作抱有更充分的自信。

      二是要把握好“時、度、效”,特別要把握好文化之“度”。社會心理學家一系列的實驗表明:如果受眾的初始立場與宣傳者的觀點差距很大,那么宣傳的效果就會導致這些受眾對其宣傳的內容作極端否定性的評價,這被稱為“異化效應”。如果受眾的初始立場與宣傳者的觀點相距較小,那么受眾就可能接受宣傳者的觀點,這被稱為“同化效應”。根據(jù)這個特點,在對外宣傳中,我們應當根據(jù)不同的受眾確立我們宣傳的“度”。例如,面對周邊國家、東歐、獨聯(lián)體和非洲國家的受眾,由于他們受西方文化影響相對少一些,我們應當盡量爭取同化效應,使之接受我們的觀點。面對歐美許多西方國家的受眾,因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與我們的差距較大,因此,我們在宣傳時應當盡量尋找一些共同點。那種只顧宣傳我方觀點的做法,常常會產生異化效應,使原本很大的距離越拉越大,導致不良后果。近年來我們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維護生態(tài)平衡、重視殘疾人的福利以及消除貧困等方面,找到了與歐美的許多共同點,應當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準確地理解中央領導同志提出的外宣工作“以我為主”的方針,這個方針是指不能跟著西方的熱點跑,避免“西熱我也熱”、“西云我亦云”的傾向,而絕對不能把它理解成置受眾的初始距離于不顧,只是一廂情愿地宣傳我方的觀點??傊袊?,世界表達,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文化表達”,這就要求從事外宣工作的傳媒人,學貫中西,融會貫通,從而真正發(fā)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

      把握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堅持全黨動手與部門負責的統(tǒng)一

      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就應該全黨動手。一級黨委能否重視并善于抓好宣傳思想工作,是政治上成熟的標志之一。重視并抓好宣傳思想工作,一是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對重大戰(zhàn)略任務的統(tǒng)籌指導。二是要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抓,把好媒體的政治導向。三是要選好配強領導班子,牢牢把握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權。四是要思想界、理論界和知識界建立良好的關系,做到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五是要把宣傳思想工作同行政管理、行業(yè)管理、社會管理、工青婦軍各部門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大宣傳的理念和工作機制,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當然,宣傳思想工作部門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一是要在能力上要強起來,政治要可靠,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等要有“幾把刷子”。理論上能通俗易懂,工作上平易近人,在思想和行動上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二是要配好得力的干部,適應做宣傳思想工作的干部,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全黨動員與部門負責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沒有整體的氛圍和環(huán)境,宣傳部門就很難達到做好全面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要求。如果有了整體的好環(huán)境,宣傳部門工作對內容做得專業(yè),各部門協(xié)調配合,就一定會取得很好的宣傳效果。

(作者系天津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